查看原文
其他

学科导向朝需求导向倾斜:高校外语教学新年心愿

编者 外语教学思辨 2022-06-09

《外语教学思辨》公众号诞生了。我国的外语教学是国内少数几个最有争议的学科领域之一。外语专业的基本功与学科知识体系;外语教学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通用外语和专门用途外语,外语能力等级考试和课程形成性评估等等是过去几十年争论的主题。外语教学不仅仅是学习一门外语,了解一个文化,不仅仅是个人的事,而且还涉及能否帮助国家实现科技、经济和文化的宏观战略,是国家的事。我们创建这个公众号,顾名思义,提倡思考思辨,学术争鸣。本期刊登的是复旦大学教授的新年心愿。以此表明我们的公众号扬帆起航了。


学科导向朝需求导向倾斜:高校外语教学新年心愿

蔡基刚

 

新年的钟声敲响了, 2020年到来了。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高校外语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回顾过去,展望明天,心有几许感触,而更多的则是憧憬和心愿。
回顾过去一年,伴随着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外语教学所走过的道路,外语界人士从各个方面回顾这一段历史。不忘初心,守正出新是关键词。围绕最近几年出现的英语专业危机、翻译专业危机、公共英语危机和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危机所展开的一系列大讨论和大辩论引发了整个外语界乃至全社会的关注和热议。
具体而言,英语专业是否要考虑国家、社会和学生的需求,还是只为自身学科发展和专业点建设,盲目扩展以英美文学或语言技能为核心的英语专业规模;翻译专业是否需要根据机器翻译的出现而消亡,改为以语言服务为导向的医学翻译,工程翻译等专业;公共英语在学分普遍性的、大规模的压缩情况下,是否还是坚持打下扎实基础的通用英语教学和大量开设人文教育的跨文化交际课程;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作为统一的全国性的教学考试给高校英语教学的发展所带来弊大于利还是相反,一年冬夏两次的钟摆,是否在30年后可以停摆了等等。这些讨论直接影响到了2020年计划正式出台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指南》、《翻译类专业本科教学指南》、《大学英语教学指南》和《中国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不仅相关职能的教指委和英语教师,全社会也都在翘首以盼,希望这些指南能够为未来的高校外语教学指明正确的方向。
2020年元旦重读2019年2月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这一指南性文件要求高校“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大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重”问题是英语专业等是否要进行“学科专业结构调整”,是否要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从目前看,外语界对这种说法有极大的争议:外语学科的专家们认为公共外语强调工具和应用可以,但英语专业无需去追求满足国家和社会需求。尽管我们不同意这个看法,但我们还是有憧憬,有心愿,有期望,但愿2020新一年有惊喜有奇迹。
我们的心愿是:新出台的《英语类专业本科教学指南》能打破学科壁垒(实际上,绝大多数我国英语专业没有学科体系的支撑,只是一个技能专业),把满足国家和社会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需求作为新的培养目标和方向。我们建议废除英语专业这个沿用70年、针对零起点学生的专业,代之是实体的英美文学、英语语言学、商务英语、医学英语,工程英语,农林英语。专业的动态调整和新建不仅和生源变化有关,也是社会需求变化的结果。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是当今国家应对的主要矛盾,急需高校培养不是大量英美文学的研究者或没有任何专业知识的英语语言基础扎实的学生(每年大约20万英语专业毕业生),而是大量新工科新医科和新农科跨专业的国际复合型人才。主张在英语专业或人文学科内部搞复合型人才培养,强调培养自由无用的、有理想的公民高于一切,鄙视英语专业的社会需求和市场需求导向,这些观念已经陈旧,需要改变,否则这个专业只会被时代所淘汰。
我们的心愿是:新出台的《翻译类专业本科教学指南》能够与人工智能等科学技术的涌现而与时俱进.看到机器翻译尤其专业机器翻译,如生物英语机器翻译,农林机器翻译,或刑事英语机器翻译等将在最近几年大量出现,其翻译速度和质量远远超过现在的翻译专业硕士毕业生。在现代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建议要积极研究,讨论应对机器翻译的挑战,对全国的翻译专业及其课程进行大洗牌,打破笔译口译技能训练的传统模式,打破文学翻译和文献翻译的一统天下,设置以机器翻译标准开发,算法开发,和译后处理等新兴课程。各个学校必须根据院校定位、社会需求和人工智能发展,把大一统的翻译专业改为医学翻译、农林翻译、民航翻译、机器翻译这些以语言服务为导向的新专业,为社会培养有专业知识(如医学和民航),能研发机器翻译所需要的特定文本的标准和算法,懂得机器翻译译后校对编辑的翻译人才。
我们的心愿是:新出台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要明确规定提升大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学习和科研的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充分利用现有非常有限的学分(现已压缩到全国平均8个学分)致力培养大学生这种英语能力以及学术素养和科学素养,把为达到这一教学目标的的学术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扶正为必修课程,并明确规定这些课程必须从新生开始;把大学通用英语设定为新生补英语基础的选修课或零学分课程;把跨文化交际、英美概况、英美小说选读、公共演说和中国文化等课程移出公共英语学分课程,放到学校通识教育平台上让学生去选择。人文教育不需要设立专门课程,更不需要在西方文学文化课程中进行。跨文化交际和立德树人教育要在特定学科的文化语境下进行,在学习绿色能源(能源学生)、临终关怀(医学学生)、基因编辑伦理(生物学生)、赵州桥建筑(土木工程学生)和气候政策(环境学学生)中展现出来的。
我们的心愿是:《中国英语能力等级考试》不要急于出台实施。我们需要平衡实施全国统一教学考试后带来的利弊,把教学利益和学生利益,而不是学术利益和部门利益放在首位。一定要实施的话,考试必须从教育部门和各省市考试院剥离出来,禁止由学校教务处组织和实施考试,禁止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用学生的考试通过率和优秀率来进行排名以衡量学校的各教育段的英语教学质量。《中国英语能力等级考试》应该成为社会化考试,如同驾照考试一样,不需要每个人都要考。让有需要的人去选择考九级中哪个级,如同在开小轿车,或开大客车或开大货车中选择合适的驾考种类。或最简单的做法:考试成绩只报告给学生,不得报告第二方。语言不是通过“刷分”提高的,语言是在应用中提高的。这是硬道理。
我们的心愿是:外语界的语言、文学和翻译等研究专家学者要以国家利益为重、以社会利益为重,以学生利益为重,以我们前辈许国璋先生为榜样,多关注中国的外语教学,把自身的研究和兴趣更多地与国家的需求、社会的需求和学生的需求结合起来,从学科导导向朝问题导向转移。40年来中国的外语教学尽管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比起我们邻国日本和印度等国家,我们的外语教学还是很落后的,各种因素影响了中国外语教学本可以取得更大的成绩。我国的外语教学并没有真正按照自身的规律发展。重论文发表轻课堂探索,重理论研究轻教学实践,重英语专业轻公共英语,重人文教育轻科技应用,重学科发展轻课程建设,重统一考试轻形成评估的倾向,依然在中国非常严重,而且有日益严重的趋势。
   2020年对外语人来说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一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大指南以及外语教学的几个小指南的出台将影响下一个40年甚至70年的我国外语教学发展。高等教育创新变革是时代的呼声,外语教学跨界交叉是改革的关键。我们呼吁新一年高校外语教学要坚持小指南服从大指南,要从学科发展向社会需求倾斜,从学科建设向课程建设倾斜,从学科排名向教学领先倾斜。淡化学科边界,加强专业交叉;淡化专家共同体,加强教师大合作;淡化各种江河学者,加强优秀教学成果。我们需要追求双一流。但是支撑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不是专家、不是论文、不是项目;支撑一流大学一流学科的是学生、是教学、是课程。前者是大厦,可以带来表面的排名和靓丽的政绩,但后者却是基础,带来是持续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抛弃传统观念,勇敢与时俱进,以国家利益为重,以社会利益为重,以学生利益为重,我们将迎来一个美好的2020年。我们期望。
 
(作者系复旦大学教授博导,研究方向:对比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